泽连斯基又出现在北约会议上,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日韩则明显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的态度。细细品味,这一情形颇有些耐人寻味。
泽连斯基刚一抵达荷兰,便与荷兰首相展开了会面。荷兰方面暗示,乌克兰仍需要继续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。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泽连斯基几乎像是一个奔波在大街小巷的推销员,哪里有西方国家的高层,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。甚至在美国,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——“最伟大的推销员”。这种评价虽听似赞美,但显然带着一些讽刺意味,尤其是在如今美国共和党心力疲惫、财政状况紧张的背景下,泽连斯基的需求已经没有那么容易得到满足了。
然而泽连斯基的形象,却依然被西方媒体塑造成了一个充满自信,仿佛每一次露面都像是刚刚赢得了一场重大战役的“胜利者”。但不可忽视的是,乌克兰从来就不是北约成员国。如果不是北约在多年之前与乌克兰的某些默契互动,忽视俄罗斯的安全担忧,怎么会有后来的“特别军事行动”?如今战争已经打成这样,泽连斯基依然满怀希望地跑去北约峰会,这究竟是何种心态呢?俄罗斯方面并未因此停下脚步,卢甘斯克已经完全被掌控,苏梅、哈尔科夫等地依旧局势紧张,战线还在不断向东推进。乌克兰的被动局面,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。
展开剩余64%然而基辅的决策层似乎并未放弃对西方的依赖,依旧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。泽连斯基不仅出席北约峰会,还趁着G7峰会的机会积极争取曝光,只要西方有重要会议,他总能见缝插针地出现在场。似乎乌克兰已经被西方视作铁杆盟友,然而从背后看,西方国家的战略意图可能远不如此简单。利用俄乌冲突来持续打压俄罗斯,压缩其生存空间,推动经济衰退,这一点已是明摆着的事实。制裁层层加码,从石油到天然气,无不显现出一种“彻底拖垮敌人”的姿态。
与乌克兰的现状相比,日本和韩国的态度则显得截然不同。尽管北约同样邀请了日韩参加峰会,但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韩国总统李在明都明确表示将不参与。这一举动,显然意味着日韩开始保持一定距离,不愿完全卷入北约的议题当中。今年,北约的战略重点逐渐转向亚太地区,试图把日本和韩国纳入其全球战略版图,但日韩显然更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。他们意识到,盲目跟随北约并不一定对自己有利,甚至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。
分析日韩的立场,可以看出他们的策略与乌克兰有着本质的不同。乌克兰目前的困境,多少让人觉得它有些像是被西方当作棋子来利用。在冲突初期,乌克兰仍有谈判的机会,但如今大部分土地已经失守,谈判筹码几乎丧失殆尽,剩下的似乎只是硬拼到底。然而,日韩的策略则更侧重于“最大化自己的利益”。北约在亚太的动作,显然与日韩的利益不完全契合。日韩正在权衡,这些介入北约的行动对他们而言,到底是利大于弊,还是相反。因而,他们选择不参加北约峰会,表面上看似不关心国际事务,实则是在为自身利益考虑,避免卷入可能对自己不利的局势。
这种对比实在是颇具意义。一方面,乌克兰仿佛被西方牵着鼻子走,在战场上拼搏,期盼外界援助能帮助他们逆转局面;另一方面,日韩则显示出更加成熟的思维模式,开始根据自身的利益做出判断,并选择保持独立的外交立场。这种战略眼光和行动方式的差异,也许能反映出不同的国家发展阶段及国际定位。日韩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策,尚难以断言,但至少他们已经开始为自身未来考虑,而不是仅仅作为外部势力博弈的工具。至于乌克兰,希望他们能够尽早找到自己的出路。毕竟,这个世界上,最终要依赖的还是自己,而依赖他人,也得看别人是否愿意伸手。
发布于:天津市